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我將前往的遠方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我將前往的遠方





我將前往的遠方 評價



網友滿意度:



Hello~小編想問問大家對文學的感覺是什麼



以前在念書的時候一定會上國文課

國中的時候文言文是小編的弱點阿



只識字但不懂內容

有點苦惱開始一點點排斥

高中還是免不了有國文

小編只好試著了解 認真上課

後來發現文學賞析有種被帶回古時候的感覺

老師講得很生動再跟著老師的解釋

從每個字句中了解

古代人他們的想法、當時情境心境

其實還蠻有趣的



現在就會有現代文學

像是小說 散文集之類的

小編覺得看書時間都過得很快

當你看完一本書兩三個小時就過了

但這幾個小時內其實收獲會不少

欣賞作者精挑細選的詞彙字句



文字間蘊含細膩情感

看書的時候搭一杯咖啡

偶爾文青一下也不錯



最近小編在網路上找書

在金石堂網路書店看到一些不錯的書



我將前往的遠方

這本小編還剩一些沒看完



但是還不錯收穫不少



我將前往的遠方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

小編跟妳們說 在金石堂網路書局買書



使用銀行卡享有更多好康喔



大家快去逛逛買好書吧





小鴨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我將前往的遠方



本週熱銷商品: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解析







唐代民間歌謠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相關影片























    《我將前往的遠方》



    金鼎獎、中時開卷獎、台灣文學金典獎得主,最新深情力作

    郭強生 獻給單身初老的一首情歌



    人生,是一連串的回顧、整理、繼續前行。

    單身無伴的郭強生,在人生下半場,進行了一場深度的自我整理。

    父子關係、情感關係、事業生涯、人際關係......

    人生到此,那些可喜可泣、可恨可悔的種種,都要經過這一場整理,始能安然放下。



    人生這場戲,演得再賣力,還是會曲終人散。

    到頭來,仍得面對自己的孤獨。



    有一種孤獨,是因為求之不得;

    另有一種孤獨,是心安理得,專注在認為值得的事情上就好。

    五十而知天命,不是因為能未卜先知,而是漸漸知道,

    哪些人哪些事,已經與自己無關。

    可不可以從現在起,專心求一個自在就好?



    我們也許曾錯過一個家,

    失去過一個家,

    忘記了某個家。

    但在五十歲之後,我們都在回家的路上。

    黃金歲月中,為了冒險,我們曾經離去。

    銀光中,為了回家,仍然是一場冒險。我們還要再勇敢一次......



    不再逃避生命底層我們終須面對的告別與毀壞,

    之後才是療癒真正的開始。



    無法記得有多長時間,我活成了一個不斷退守的人。努力隱藏自己的不快樂,用孤獨,築起高牆。直到三年前連串變故,逼我鼓起勇氣,面對自己。所有的相守或相忘,都是注定的緣分。緣分比情字更強悍,我如今才懂得。



    我控制不了任何事。包括自己的結局。但還能改變的人,或許才是自由的。我清楚意識到上一段與下一段的人生中間,有一道顫動的影子,如水波微光的邊緣。我發現,自己正站在人生的另一個起點。一如我的心跳,穿越了記憶,也正穿越著未來。















      名人推薦



      陳芳明、鍾文音 專文推薦



      郭強生的文字在最動人的地方,總是節制著自己的感傷與濫情。那是一種困難的自我挑戰,最後他都一一克服了。他即將前往的遠方,不就是我們每個人準備出發的共同目的地。他寫自己,也寫了所有中年人的感情。年老如果是一種創作,我們都正在提筆書寫。──陳芳明/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郭強生回應命運的方式是寫作。他天生敏感過人,寫黑暗如吟遊詩人,在命運的荒原,靜下來觀察慯痛的原貌,找出家族與自己的源頭處,面對孤獨傷懷而毫不遮掩。郭強生延續悲傷書寫,將怪手挖進孤獨的小宇宙,不惜以揭開傷口來對應長繭的人心時,因此他克服了許多人的恐老症與面對無常的新手慌。──鍾文音/作家



















    • 作者介紹







      郭強生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NYU)戲劇博士,目前為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曾以《非關男女》獲時報文學獎戲劇首獎,長篇小說《惑鄉之人》獲金鼎獎,《夜行之子》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近年作品並多次入選「年度散文選」與「年度小說選」,同時主編《九十九年小說選》、《作家與海》台灣海洋書寫文集等。最新長篇小說作品為《斷代》(王德威主編、當代小說家系列)。散文集《何不認真來悲傷》獲開卷好書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肯定。



      優遊於文學與文化不同領域,其文字美學與創作視角成熟沉穩,冷冽華麗,從激昂與憂鬱之人性衝突中淬取恣放與純情,澎湃中見深厚底蘊。除小說與戲劇外,其散文出版作品包括《我是我自己的新郎》、《就是捨不得》、日記文學《2003╱郭強生》,以及評論文集《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文學公民》、《在文學徬徨的年代》等多部。

















    我將前往的遠方-目錄導覽說明





    • 推薦序 靈魂被放逐的父親 陳芳明/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推薦序 漫遊城市荒原 凝視每個暗夜──無繼承者人生的孤獨浮世繪 鍾文音/作家



      PART ONE 欲靜風止的時光

      老日子

      我們都失智

      更好的人

      感謝孤獨



      PART TWO 高年級的生活練習

      老味道

      長照食堂

      老收藏

      我的夜市家族



      PART THREE 那些年不懂的事

      晚春與秋暮

      美麗與慈悲

      粉筆與華髮

      故鄉與異鄉

      荼蘼與玫瑰



      PART FOUR 我將前往的遠方

      做自己

      老確幸gomaji麻吉券序號2017

      不老紅塵

      重新計時

      年年



      後記 Life Goes On 郭強生



















    後記



    Life Goes On



    從一年前開始動手寫下這本書裡的第一篇,一邊寫著,父親也一邊繼續在老著。等到書已完成,回頭再看到當時記下的點滴,竟然許多已是無法再按鍵重來的記憶。



    父親的話更少了,打盹的時間更長了。現在的他,有時會突然抓住我的手握著,所有他再無法組織成字句表述的感受,只能寫在那掌心裡。



    我想,我要用文字記下的,就是在那樣的一握裡,所有以前的我所無法懂得的人生。



    大多數的我們都在記憶過去,但是我彷彿想起了我的未來。



    所有在眼前的路,其實我們都知道它會帶我們前往何處,只是我們都不願意承認。那樣的前方並非未知,有可能是早就在生命中發生過的種種,只是我們從來都逃避或未正視。譬如說,孤獨。或者是,悲傷。



    我們都希望青春期的格格不入與自我懷疑不要再發生,曾經閉起眼咬緊牙跨越過的兩難與背叛不會留下紀錄,但是我現在漸漸相信,人生的下半場不過是同一張試卷的重新作答。



    ???



    那時,我還沒出國念書,在報社上班,下班回到家都近晚上十點。因為年輕好勝,我還跟出版社簽了好幾本書的約,同時接了報社許多的採訪稿,努力賺稿費存錢,心裡還沒放棄留學的夢想。所以過了午夜便是我挑燈夜戰的開始,埋頭寫稿。母親身體不好,總是早早就寢了。父親通常晚睡,在客廳裡看他的電視。



    某天,他忽然伸頭進我房間,問我要不要喝疙瘩湯。



    父親拿出冰箱裡的剩菜,我們家裡管那叫輒羅。我從來不知道那是哪兩個字。就像許多在我們家裡會講的外省地方土話,從來只會說卻都不會寫。父親用大碗裝上一點麵粉,再放進一小匙清水後,就快速用筷子如打蛋般翻攪,於是碗內就會出現一把如綠豆般大小的麵珠,倒進大鍋菜的熱湯裡滾煮,接著再一次重複同樣的動作。從頭到尾我都在旁邊看著,這是父親唯一完整示範教學過的一道點心。



    「記著,水絕對不能放多了,那樣就結成了死麵塊。不能急,慢慢打,小麵疙瘩才鬆軟好吃。」父親說。



    後來,在許多館子裡吃到的麵疙瘩,正是父親所說的那種「死麵塊」,大如香菇,硬如牛腩,被我認定全是冒牌貨。我家的麵疙瘩一粒粒滑溜如蛋花。



    在美國留學的時候,遇到下雪的冬夜,我也會依父親教的做法,為自己煮碗疙瘩湯取暖。



    唯一不同的是,再也不會聽見母親第二天起床後,看見廚房洗碗槽裡堆放的鍋碗,她一定會用揶揄中又帶著默許的口吻補上的那一句:「你們爺兒倆昨晚又吃疙瘩湯啦?」然後就會聽見她開始洗鍋的聲音......



    ???



    我的人生上半場,現在想起來,在那時就算結束了。



    那個幾乎像是可以從此安穩幸福的家,還有我以為沒有理由不會實現的幸福想像,接下來卻一步步走向壞空。



    在歷經了這些年種種劇變後的我,如果還能找到什麼力量在支撐著我往前,我想就是類似的、許多以往並不覺得有何重要的記憶。



    當一切已物是人非,那些在殘圮中赫然發現的小細節,往往會產生強大的能量,如同科幻電影中由一個基因化石可以復原了整個侏羅紀。



    人生階段的分界,未必是以時間來度量。拋開了線性時間的枷鎖,也許會發現,下半場才是故事真正的緣起。我們的上半場過得何其匆忙粗糙,並不曾看清楚試卷上的問題為何,卻總以為標準答案的存在。



    寫作,如今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填上屬於自己的答案。



    常遇到《何不認真來悲傷》的讀者問我,寫這樣一本書是否給我帶來了療癒?我的回答總是,是的,但不是在當下的那個寫作過程。因為療癒不是一場驅魔,或是一陣大悲大喜的解放,它是一個每天在進行中的功課。真正的療癒是學會了如何在滿目瘡痍中,找到了那些強韌的生命碎片,進而發現,以往那座人人奮力攀登的高塔,原來可能不堪一擊。從求之不得到心安理得,只有靠誠實的不斷自我對話。



    不再逃避生命底層我們終須面對的告別與毀壞,之後才是療癒真正的開始。這本《我將前往的遠方》,某種程度來說,更像是記錄了我接下來的自我修補。



    年過五十之後,我才認識到自己真正擁有的能力,不過就是堅持而已。



    難關還在持續,悲傷讓人安靜,我期許一個更清明的自己。

















    【長照食堂】

    也許是心中一個傻氣的假設,認為只要父親吃得好,身體就會有抵抗力,不容易生病。只要有正常進食,表示身體無病痛,心情也還可以。看他怎麼吃,吃多少,成了我觀測他每日身心變化的重要依據。

    那一陣子父親吃得越來越少,起初以為是他的咀嚼或吞嚥出了問題。觀察了一陣子,好像又不是。

    慢慢才發現,父親好像在掩飾著什麼。

    放在面前的菜,他看不清楚了,所以他不動筷,因為不知道該往盤中的什麼東西下箸。

    我明白了。父親記憶雖衰退了,卻仍有自覺,擔心自己會顯得老殘,所以寧願不吃也不要吃得狼狽,吃得哆嗦。

    這樣的情形持續多久了?我心中十分不忍。如果早點發現就好了。但是之前在家的時間太少,看護根本不會注意這樣的問題。

    我跟新來的看護說,用餵的吧!

    但是父親堅決不肯,還是要自己來。

    被餵食,對他而言應該是另一項自主能力的繳械,所以抗拒自己成了類似癱瘓,只能呆呆張口的無能老人。

    還是要給他一雙筷子,即使他不用。

    不能用湯匙餵,湯匙讓他覺得等同失能。

    我監督著,看著印傭慢慢練習用筷子,一口菜,一口飯,而不是飯和菜都放在湯匙裡,一股腦全塞進父親嘴巴。

    我持續地觀察,希望能找出讓父親接受有人「協助」他進食的方法。

    要把盤子端到他面前,問他:「爺爺,吃魚好嗎?」「吃小黃瓜好嗎?」......我這樣告訴印傭。

    要讓父親覺得,吃什麼不吃什麼,還是由他來決定。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240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郭強生

      追蹤











    •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7/6/1








    • ISBN:9789864792276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我將前往的遠方





arrow
arrow

    medinan686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